

若要孩子能有自發力及樂觀去面對不如意事,關鍵在於父母先要懂得用正面的表達來回應孩子當時身處的逆境時刻。例如當孩子的成績單不是家長預期,我建議你應這樣說:「你的成績不好,只因你不夠熟而不是代表你蠢。」當孩子答錯你的考問時,家長可說:「雖然未答對,但我有信心你就快答到,因我欣賞你不放棄並肯繼續思考,這是代表你有嘗試的勇氣。如果稍後你真的答錯,心情是會不舒服的,我也會為你感難過,但我會陪你一起再嘗試。其實一次答對未必會太快樂的,反而是經努力再努力奮鬥後的成功,才會讓你更感快樂。」當你聽到以上的建議表達方式,你會否感到有種不自在的困難感嗎?但只要你常緊記一個原則,就是常「留意」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有否肯定孩子三樣事:能完成、有心機、無埋怨。當家長願意努力練習以上的表達方式時,漸漸地會為孩子建立一套屬於自己家庭的哲學觀,就是面對逆境也不需選擇羞愧,而是運用早已內置的強健心靈氣質來減少自卑,而更有力去懂得看好自己。
根據硏究,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評價相比母親的是超出50倍。我建議父親要學的是去確認(validate )子女生來本身已有價值,而不是靠人生的成敗來決定;母親則是去培育(nurture)子女,就是以熱情和喜樂來使子女投入及享受生命。你們有信心看好自己做到以上父母的職份嗎?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